首页 作者专栏文章正文

一分钟了解“雀神广东麻雀辅助器(确实真的有挂)

作者专栏 2025年05月08日 11:42 10 富察天瑞

您好:这款游戏可以开挂 ,确实是有挂的 ,很多玩家在这款游戏中打牌都会发现很多用户的牌特别好,总是好牌,而且好像能看到-人的牌一样。所以很多小伙伴就怀疑这款游戏是不是有挂 ,实际上这款游戏确实是有挂的

点击添加客服微信

1.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通过添加客服微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

【央视新闻客户端】



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参赛课

教学设计:

1 、设计6种植物 ,包括苔藓 、蕨、牛筋草、冬青 、杨柳、水葫芦 。

2、把植物采集回来保湿,培养起来。

3 、上课的时候拿出来。叫学生观察 。

4、叫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植物有什么部分组成。颜色如何。

5、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反思:

本次参赛课,我十分重视 ,因为我作为一名老师,其实对于教材是没有自己的想法的。从师范毕业以后,我根本就不懂得如何给学生上课。好歹找了份工作 。又要比赛 ,只能硬着头皮上了。不懂没关系。上百度去问就好了 。我是照抄百度的答案来上的课。上得不好都怪百度给的答案不好。这样做实在是不好 。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请学校领导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让我继续在学校领工资。

#教案# 导语本单元以“水 ”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 、液态、气态) ,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 、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中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 ”的概念 。 无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食盐20g ,平均分成8份 、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 、(或食盐、小苏打、2克的勺子 、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 、白糖、味精、红糖各一份 、学生活动手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小包食盐,一小包小苏打 ,一小包碱,装有水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示食盐 ,提问:把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学生根据之前的生活经验进行预测。预设:消失了,不见了 ,溶解了。)

 2.老师将食盐放入水中 ,搅拌使之溶解 。

 3.提问:除了食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水中?(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白糖 ,味精,红糖等。)

 4.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说明小苏打和碱 ,并出示小苏打和碱。(板书:小苏打,碱 。)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水里不断加入食盐,一直加一直加 ,食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小苏打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学生进行猜测。)

 6.提问:那么,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一样吗?(学生猜测。)

 7.揭示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板书)

 二 、探索: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准备食盐20g ,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食盐、小苏打 、2克的勺子 、尺子),装有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 、全班数据汇总表。(实验时可以采用书本上的先取20克食盐和小苏打然后平分成8份;也可以采用平勺定量法 ,即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食盐或小苏打 ,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1.提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同样多的水中,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如果这节课我们就用食盐和小苏打来研究这个问题 ,怎么研究?(预设:学生提出进行实验设想。)

 2.根据学生意见,适时出示小组讨论的提示:要知道同样多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 ,我们打算怎么做?我们还应注意什么?(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选择关键词进行板书 。(预设:水量一样多;食盐和小苏打每次加入的量要相同,并且要等前面一份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板书:水量统一,每次加入量相同 ,完全溶解后再加入下一份,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4.阅读科学书13和14页,思考并交流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水为什么要一样多?怎样加入食盐?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第三份?什么时候停止加食盐和小苏打?怎样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了?

 5.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并演示。(采用平勺定量法时要演示如何获取2克一份的食盐——用2克的勺子盛一勺盐 ,用尺子刮去多余的盐,搅拌的操作规范——搅拌时玻璃棒不能碰到烧杯的底和壁,什么时候加入第二份食盐、第三份食盐 ,要将食盐溶解的份数及时记录下来,如何判断食盐是否完全溶解等 。)

 6.出示活动手册第3页,指导学生实验要求及记录: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 ,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 。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 ,在表格中打一个?,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的数量 ,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7.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量。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

 8.学生完成实验后整理器材,汇总全班的数据到黑板上或者课件上。

 三 、研讨:实验发现(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数据汇总表]

 1.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实验数据汇总表 ,进行交流: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引导学生从黑板上的数据得出“大多数小组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小结我们的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溶解的份数多 ,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 。

 2.组织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做上面实验的时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这样加,有什么好处?(学生交流想法。达成共识:这样一份一份地加入 ,能够清楚地知道,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能够溶解的份数。)

 四、拓展:其他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白糖、味精 、红糖各一份]

 1.教师出示白糖、味精、红糖,提问:如果想知道这几种东西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我们可以怎样研究?(学生交流实验方法 。)

 2.回家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堂上的实验方法 ,探究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设计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 、小苏打、白糖、红糖 、味精 、碱……

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

 2.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认识到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 ,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小组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四杯水(三杯自来水、一杯热水) 、玻璃棒1根、秒表1只、学生活动手册等 。

 教学过程

 一 、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食盐1份,一杯水]

 1.出示食盐和水。

 提问:把食盐放入水中会如何?(预设:食盐会溶解在水里。)

 提问:这些食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大约需要多少时间?(预设:5分钟、6分钟、10分钟)

 提问:谁有办法使食盐更快的溶解?(预设:用热的水 、用玻璃棒搅拌)

 2.揭示课题:加快溶解(板书)

 二、探索:加快溶解(预设30分钟)

 活动一:如何进行实验 。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用热的水、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学生汇报 、交流。

 3.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做对比实验时 ,只能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而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活动二:探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 、两杯水(一杯自来水、一杯热水)、秒表 、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烧杯、冷水 、热水)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

 5.介绍实验要求以及学生活动手册的填写方法。

 (1.小组合作;2.分步进行;3.及时记录。)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

 活动三:探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

 [材料准备:每组相同质量的食盐2份、两杯水 、玻璃棒1根、秒表、学生活动手册等。]

 1.提问:要研究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又需要哪些材料?(预设:食盐 、烧杯、水、玻璃棒 、秒表)

 2.出示实验记录表

 3.组织学生结合上一个实验 ,完成上面的实验记录表。

 4.组织学生汇报 、交流 。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反馈交流。

 小结:通过提高水的温度和搅拌,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

 3.提问:如果要让食盐更快地溶解在水里 ,还可以怎样做?

 四、拓展:请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加快溶解的方法。(预设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

 2.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不止两个,你们还想做实验研究其它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吗?

 板书设计

 6.加快溶解

 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

 加快溶解的方法:用热水

 搅拌

篇三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混合与分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学生通过食盐能溶解于水 ,又能从水中析出来,明白这个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

 学生通过使用过滤装置来达到分离沙子和盐水的目标 。通过进行蒸发操作来达到分离食盐和水的目的,最终达到分离食盐和沙子的目的。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溶解前的食盐和析出后的食盐的特点来多角度的认识物体 ,从而形成细致 、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分离食盐和沙子来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

 2.对于一些混合的物体,我们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离,从而避免丢弃和浪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习单。小组准备:1份食盐 、1份清洗干净的细沙、1份食盐与沙混合物、1根玻璃棒 、一个酒精灯、一个三脚架、一盒火柴 、一个过滤杯、一个烧杯 。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

 教学过程

 一、聚焦任务 ,揭示课题(预设3-5分钟)

 1.学生观看视频,你有办法帮助叔叔们把食盐和沙子分离吗?

 2.揭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 、引导探索 ,科学实验(预设25-30分钟)

 1.ppt出示 ,学生自由想象并回答。

 生:把他们按颜色一粒一粒分。

 学生上台分离并让大家一起判断可行性 。

 生:把他们按颗粒大小分,筛网筛一下

 学生上台分离并让大家一起判断可行性。

 生:把他们放在水中。

 学生上台把食盐和沙子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他们溶解在水中

 师:那怎样把沙子从盐水中取出来呢?

 展示过滤装置

 师:那怎样把食盐水中的水除去呢?

 展示蒸发装置

 2 、任务一:分离盐水和沙子

 a.展示过滤装置

 b.ppt出示溶解、过滤流程

 c.学生领取材料做溶解和过滤实验 。

 d.交流汇报。

 师:在这个过程中 ,水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溶解。(板书:溶解、贴画)

 师:纱布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把沙子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师:那就是过滤(板书:过滤 、贴)

 3、任务二:分离食盐和水

 a.认识蒸发装置 。

 b.学生微视频学习蒸发操作。

 c.Ppt展示流程图。

 d.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①戴上护目镜可以防止在蒸发过程中食盐水飞溅入眼睛

 ②千万不要用手去碰蒸发皿,整理过程中手拿三脚架,防止烫伤

 e.学生 ,实验,交流汇报

 师:水到哪里去了

 生:蒸发了(板书:蒸发、贴)

 三 、积极思考,研讨发现(预设5分钟)

 师:我们是怎样帮助叔叔们将沙子和食盐分离的?(ppt)

 生:先用水把食盐溶解 ,再用过滤把盐水和沙子分开,再进行蒸发将盐和水分开 。

 四、课后拓展,知识延伸

 师:木屑、铁屑 、和食盐混合了可以怎么分离?

篇四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七课的学习 ,对水的有了进一步的全面的认知,知道水结冰和融化需要什么条件等。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质的变化也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已经了解很多物体在颜色、大小、形状等方面的变化 ,也知道有些物质虽然大小 、形状发生了变化 ,但是原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没有形成科学概念。本节课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清楚知道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 ,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以及气态、液态、固态间相互转化等 。但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还是缺乏概念 。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本节课旨在从生活中常见的折纸等活动出发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物体是大小 、形态变化但本质没有变化,并利用这些特点去联系生活实际。

 科学概念目标

 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

 科学探究目标

 1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 ,通过猜测、观察 、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 、发展思维。

 3、利用文字、图表 、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 、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 、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 ,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

 重点与难点

 观察并记录水的三态的变化与纸、橡皮泥发生的变化;讨论交流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水的三态变化视频、教学课件

 小组准备:橡皮泥 、圆头剪刀、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 、聚集: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教师准备:出示课件中水的三态变化的]

 冬天河里的水结冰,天热了冰化成水的故事情节导入 ,加入水三态变化相关的。

 1、提问:冰融化成水了 ,发生了什么变化?冬天河里的水结冰时,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进行预设:学生回答水融化时变成冰、变成了液态的水了。结冰时水从液体变成了固体了 。)

 2 、提问:思考:妈妈在晾衣服时,衣服慢慢的晒干了。衣服上的水变成了什么?(预设:衣服上的水消失了、水不见了、衣服上的水变成水蒸气跑的空气中)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补充小结:水真的不见了吗?其实衣服上的水经过太阳的暴晒(加热)后液体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了。

 3 、提问:水的哪些特点发生了变化?那么它还是水吗?

 [课件出示学生活动手册 。说明要求: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到活动手册的表格上]

 4、课件出示纸和橡皮泥等物品的,生活中的变化有很多 ,比如说纸、橡皮泥的变化,此时呈现纸制品和橡皮泥制品的,引导学生思考 。

 提问:中的物品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纸的形状改变 、气球大小改变 、木棒颜色改变等)

 5、揭示课题:《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索:纸和橡皮泥发生了什么变化(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各种纸6张 、橡皮泥若干、剪刀、刮刀 、活动手册等]

 活动前课件出示:

 活动要求:

 ①学生能把活动手册上的表格边实验边记录下来 ,

 ②能在分析中得出实验结论。

 活动问题:

 问题1:我们做了什么使纸(橡皮泥)发生了变化?

 问题2:请同学们说一说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问题3:它们变化后与还是原来的物质吗?

 活动一:

 1、教师拿出一张纸折出一个折纸模型,进行简单的制作。

 (注意时间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根据上述问题完成对活动手册的填写(对学生手册填写预设1:把纸折起来 、剪一剪、撕一撕等 。预设2:学生根据实验能描述实验现象。预设3:学生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

 3、交流展示环节:请学生讲解自己完成的活动手册(预设:学生根据自己的数据分析结论,纸改变了形状但是都还是原来的纸 。)

 (展示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

 活动二:

 1 、提供橡皮泥和刮刀 ,让学生用这块橡皮泥制作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注意时间安排以及剪刀使用安全提醒)。

 2、学生制作时认真思考三个问题并按要求填写到活动手册上 。

 3、完成后安排以小组上台展示交流形式,分享成品的喜悦。(预设1:把橡皮泥捏一捏 、刮一刮 、揉一揉等。预设2:颜色改变、形状改变等 。预设3: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结论,橡皮泥形状预设改变但是还是橡皮泥。)

 (展示环节结束后将材料整理完毕放回材料桌上以免干扰后续研讨。)

 教师提问:想一想 ,大家完成的橡皮泥作品还是橡皮泥吗?纸变化后还是纸吗?(引出下一环节)

 三、研讨:(预设5分钟)

 1 、提问:这节课我们观察了很多变化,有没有相同点?(预设:大小改变、形状改变等)

 教师引导:水结冰后还是谁吗?(预设:学生:是 。)制作泥人后还是橡皮泥?(预设:是)其实我们还有一个最相似的相同点请同学们说一说 。(预设:它们都还是原来的物质。)

 2、在分析小结中得出结论: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成分却没有改变。然后对比橡皮泥 、水、纸变化的相同处:发现物质的大小、形状等特征的改变不影响物质的本质变化 。

 四:回顾和拓展(预设8分钟)

 1 、生活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大家还知道你们周围有哪些事物发生了变化?(预设:酒精的挥发、劈柴等生活中的例子。)

 2、回顾溶解。教师准备溶解小实验 ,请学生观察并结合第4 、5两课的所学说一说相关?的要点(预设:100毫升水能溶解36克食盐、温度越高溶解越快、颗粒小溶解快等) 。

 3 、回顾混合与分离。

 提问1:我们要怎样把沙和食盐分离?(预设:筛子 、溶解和过滤等)

 提问2:食盐和水又是怎样分离的?(预设:晒太阳、加热、蒸发等)

 4 、了解热胀冷缩的现象: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的变化。

 板书设计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 看到了什么现象

 纸形状变化 大小变化

 橡皮泥形状变化 大小变化 颜色变化

 水形态变化

 相同点:还是原来的物质

关于“小学三年级科学“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参赛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好信息牛逼 网站地图